尚一网记者 曾兰 文/图
不到10平米的房间,一张桌子,一台电脑,透过桌前大大的玻璃窗,一眼就能看到进门处排列整齐的三个地磅,一辆辆运载着垃圾的大卡车鱼贯而入。随着车辆缓缓开上地磅,旁边树立着的电子牌上显示出垃圾车吨位的数字。这是德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地磅房,是胡建工作的地方,作为一名垃圾焚烧计量监测员,这个不拿扫把的环卫工每天要与1300吨垃圾打交道。
胡建在垃圾库里检查容量。
10年前,25岁的胡建刚从部队转业就跟随着父辈们的足迹入职常德市城市管理事务中心,被安排至德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当时很多人都说我工作很轻松,每天就点点电脑鼠标,但却没人愿意来这个岗位。”除了计量被焚烧的垃圾数量和吨位,垃圾计量监测员到底还需要哪些工作?面对记者的疑惑,不善言辞的胡建示意记者先跟随他去一趟垃圾库。
还未走近垃圾库的通道,隔着两层口罩记者都闻到了扑面而来的臭味,那是各种生活垃圾混合发酵后的味道,难以形容。胡建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垃圾库是密封的,所以会有味道,冬天还好,夏天垃圾底部产生沼气,那味道更上头。”穿过长长的通道,伴随着越来越浓烈的味道,一座长37.8米、宽24米、深30米的垃圾存贮池出现在眼前,各色垃圾、污渍在池子里堆积如山。一辆辆装满垃圾的卡车开到了存贮池外,随着装载箱盖子的开启,垃圾轰隆隆地倒入存贮池的凹槽里,升腾起一阵呛人的浓雾。眼看着池里的垃圾越堆越高,忽然,一只巨大的“铁爪子”从存贮池上方缓缓降落,把刚刚倒入池子里的垃圾夹起来,再投放到垃圾堆积较少的空地。
拍摄垃圾库容量数字,为新一批运输车倾倒腾出空间。
“这个铁爪子是抓斗,一只抓斗一次可以夹起约6.3立方垃圾。”胡建一边介绍,一边踏过满地滑腻腻的污水,小心地走到存贮池边缘,掏出手机对着池子内墙上的数字进行拍照。“我每天要记录池子的容量,如果垃圾超过了容量,就要操作人员及时夹走垃圾,为新一批运输车倾倒腾出空间”。记者试着走到胡建身边,只往池子里看了一眼就觉得天旋地转,呛鼻的气味先不说,一眼望下去,简直就是垃圾的深渊,原来,这个池子有30米深,堆积成山的垃圾足足有10层楼那么高。
拍完照,胡建又开始指挥入库的垃圾车,他告诉记者,司机为了赶时间,不会下车查看哪里的垃圾堆得多,哪里的垃圾堆得少,他在现场指引司机,这样能减少“抓斗”操作员的工作量。“每天要焚烧来自市武陵区、鼎城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等地运来的生活垃圾,平均日处理垃圾量达1300吨,效率不高点,搞不赢。”
胡建指挥垃圾车倾倒垃圾。
从垃圾库出来,胡建又来到了他的下一个工作场地-----地磅台。每天,进进出出的车辆要在地磅台进行垃圾称重,胡建表示,虽然现在已经改成了自动计量称重,他在电脑上就能清晰地看到计量情况,但经常还是会有一些突发状况需要他处理。他回忆,以前的垃圾车按重量计费,有些司机每车重量达不到最低要求,会被扣钱,他们就想出各种办法让吨位达标。为了规劝制止司机的行为,胡建随时蹲守在地磅前,他的固执和“不灵泛”惹得司机们对他意见不小,挨骂是经常的事。“有段时间碰上大规模更换老旧垃圾车,我还必须对垃圾车司机新车辆的归属地,类型,重量等一一进行询问,并做好登记,工作虽然枯燥又繁琐,但绝不能敷衍了事。”
在地磅台查看垃圾车吨位。
回到地磅房,还来不及休息,胡建又麻利地打开电脑,他需要从过磅系统中拷取数据,把每天垃圾的吨位、车数、发货单位进行上报。由于三期工程启用了新地磅和新系统,在试运营阶段,胡建还需要时刻关注过磅系统出现的问题,如不抬杆,串卡,数据不显示等。“目前主管这项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部门做技术支撑,是我的责任,尤其是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出不得一点差错。”
把每天垃圾的吨位、车数、发货单位进行上报是胡建的主要工作任务。
交流过程中,胡建一点厌倦和不满情绪都未流露,只是谈及工作环境的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第一个女朋友就是因为我的工作环境和我分手的,当时带着她从鼎城坐了半小时的公交车,又转搭了一辆垃圾装运车才到我工作的地方,带她参观了垃圾库后,她就没有理我了,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看着胡建忙碌的样子,记者禁不住问,常年一个人搞监测工作,尤其伏天腊月,是否感觉辛苦?他微微一笑,“我爸妈都是环卫工人,他们那个年代是需要去扫街和挑粪的,虽然我也要下得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库,守得住枯燥和孤独,但现在办公基本都是自动化了,和他们比起来,我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