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罗希
“大家快过来,看看这条灯谜的谜底是什么?”2月15日10时,武陵区穿紫河街道西园社区 ,短发、黑框眼镜的陈国立笑意盈盈,招呼参加元宵节活动的小朋友猜灯谜。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她想起了自己刚开始做公益,帮扶孤困留守儿童时的场景。
今年60岁的陈国立是武陵区市场监管局的一名退休人员,她做公益的缘由很简单也很朴实。2010年,儿子考上大学后,陈国立的业余时间多了起来,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起初她关注的是自己的老家——南坪街道岩子堰村。每次回到老家,除了和亲人团聚,她还会抽时间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给贫困学生捐助学费。
2014年,陈国立考取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随后加入多个公益组织。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陈国立跟着公益组织一起给市救助中心的孤困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为市强戒所的戒毒人员做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给有需要的人群做团体心理辅导。看到那些陷入困境、需要关爱的群体后,她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和迫切。
第一次在市救助中心见到小敏时,陈国立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酸。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本该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年纪,小敏却穿着邋遢,一脸怯弱地站在一旁,不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话,也不搭理陈国立。
陈国立没有气馁,上前摸了摸她的头,通过夸赞她拉近距离。“你读二年级就这么高了,真厉害……”“听说你的乒乓球打得很好,教我一下好不好……”
小敏画过一副画,画中的房子只有门,没有窗户,房子旁边的一棵树又瘦又高。“这说明她内心很封闭、很孤单,渴望被人关怀。”陈国立耐心地和她交流,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1个多月后,小敏逐渐打开心扉,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也愿意和陈国立分享学校中的趣事。
小敏的父亲因肝癌去世,她的母亲患有智力残疾,一家人靠外婆擦皮鞋的收入维持生活。“心理学老师告诉过我,不要和辅导对象建立太亲密的感情,但我还是忍不住关心这个苦命的女孩。”心理辅导结束后,陈国立和小敏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时不时打电话问候她和外婆,并在经济上给予她们援助。
从2014年开始,陈国立每年会跟随“1+1爱心联盟”看望慰问抗战老兵,为他们捐款捐物。桃源县黄石镇的杨再春老人是她接触得最多的一位抗战老兵,他毕业于黄埔军校。陈国立多次上门探望他,还陪他过生日。2018年12月,杨再春老人去世,陈国立和志愿者们冒着大雨为他送行。
在陈国立的影响下,杨再春的儿子杨文胜也加入“1+1爱心联盟”,成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中的一员。杨文胜对她说:“陈姐,你们对我父亲这么好,让他享受到了政府的关爱。虽然父亲去世了,我想跟着你们一起奉献一份爱。”“我在和老兵的接触中收获很多,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陈国立感慨道。
陈国立是个热心肠的人,每次公益组织微信群里发布帮助信息,她都是第一个响应。退休后,她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她还经常带着丈夫和儿子一起参加活动。“只要有能力帮助别人,不要过多计较得失。”陈国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