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头条

在常德,他们这样学雷锋
时间:2022-03-05来源:尚一网作者:编辑:祝嘉锶

    编者按: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根植大地、薪火相传,不断凝聚起社会进步的正能量。3月3日,第二批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常德两人两集体光荣上榜。在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身边的学雷锋故事。


    杜登文:坚守大山31年的“天梯信使”

    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实习生 张梦洁

    地处石门县西北边缘的湖南第一高峰——壶瓶山主峰,海拔达到2098.73米,被称为“湖南屋脊”。

    公路未通前,杜登文需要攀爬“天梯”送信。记者 李龙  摄

    在苍茫逶迤的大山深处,55岁的杜登文日复一日地往返于投递之路上。31年来,他爬天梯、走吊桥、蹬险路,踏破鞋子110余双,挑断扁担100余条,步行邮路14.5万公里,将报刊、信函、包裹等送到千家万户。

    被誉为“天梯信使”的杜登文,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石门县分公司壶瓶山支局投递员。他负责的邮路段是最偏僻、最险峻的壶瓶山中岭段,该服务区域有行政村6个,1543户5000多人。

    2013年之前,由于公路不通,杜登文每天要步行50多公里山路,往返一班要5天时间。特别是水桶寨邮路段,他需要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徒手攀登一段依崖辟建的24步木梯。因梯子垂直在20多米的高空中,也被当地人称作“水桶寨天梯”。

    杜登文搬包裹。记者 李龙  摄

    曾经,在这条邮路上,不仅有崎岖的山路和险峻的天梯,往往还会碰到毒蛇、黄蜂、野兽等危险。为此,杜登文每天出班前总要带上一根拐棍和一把镰刀。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用坏了3000多根拐棍。

    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公路开始通向山区百姓家,交通逐渐地便利起来。杜登文也不断延长邮路和扩大服务面,步班改成了汽车班。到了2013年,他所跑的邮路由原来的50多公里延长到180公里。

    为了提高用邮速度和妥投率,杜登文把投递班期由原来的一周一班改为一周五班,实现当日邮件当日投。邮件也由原来的只投邮件报刊,发展到为群众代买生活用品。

    杜登文为村民送信。记者 李龙  摄

    如果你打开杜登文的邮包,会发现里面时刻放着一本“邮差笔记”,上面满满地记录着群众托他代买药品、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带的东西多了,他的邮包也成了乡亲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和流动杂货铺。

    “送快递、捎带东西都是投递,都是为山村群众送服务,我顺路、方便!”31年里,他利用跑班的机会为群众代买日用品达10余万件次,邮件投妥率达100%,服务零差错。

    杜登文的工资不高,但在送邮途中了解到一些村民的困难情况时,他都会慷慨地伸出援手。

    在当地的壶瓶山敬老院,住着30几位孤寡残疾老人。杜登文每次给敬老院送党报党刊,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帮忙打扫敬老院的卫生。此外,杜登文多次自掏腰包,购买了食用油和大米给敬老院送去。

    今年,杜登文获评第二批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干一行爱一行,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杜登文说,将继续奔走在邮路之上,用坚守为山民们传递爱和幸福。


    李巧莲:热衷志愿服务的“消防巧姐”

    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实习生 张梦洁

    “走大街、串小巷、下乡村、进民房,一不彩脸二不化妆,全靠自己嘴一张,把消防安全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这句在临澧当地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说的就是“消防巧姐”李巧莲和志愿者伙伴们开展“湘北大鼓说消防”公益活动的故事。

    李巧莲和队友开展“湘北大鼓说消防”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今年34岁的李巧莲,是临澧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文员,也是临澧消防“小红帽”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她留意到火灾高危弱势群体中以留守老人、儿童居多,传统的理论型消防知识宣传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对此,李巧莲和队员们找来湘北大鼓非遗传承人,将消防宣传与本地民俗全面融合,共同填词编排“湘北大鼓唱消防”“火灾无情人有情”等朗朗上口的“消防大鼓”段子,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

    李巧莲入户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作为队里的一号鼓手,李巧莲参与了下乡展演130余场次,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学校、社区、乡街巡回演出,致力于把消防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此外,她还带领志愿者在全县巡查摸排九小场所1800余家,走访弱势群体448户,督促小场所及时整改火灾隐患,为300多户特殊家庭送去了灭火器,大大提升了消防安全宣传的实效性。在一次次的消防安全公益宣传活动中,李巧莲也收获了“消防巧姐”的昵称。

    2019年,在开展弱势群体消防安全摸排的过程中,李巧莲了解到了残疾人黄妹英的情况,被这个坚强的女子深深打动,也因此和她结上了长期帮扶对子。

    黄妹英今年52岁,家住临澧县佘市桥镇建楼村,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高位瘫痪。4年前,与她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去世,身患残疾的黄妹英一直独自生活,每天与病魔战斗,却从不放弃希望。结识黄妹英后,热心肠的李巧莲一直坚持每月上门,帮助黄妹英修理电视机、打扫房屋、整理床铺。

    为了让黄妹英的生活更加便利,李巧莲还联合“小红帽”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对接常德市肢残人协会等地方爱心力量,为黄妹英送上了“爱心轮椅”、拉通了“爱心网线”、开垦了“爱心菜园”。

    李巧莲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仅如此。过去一年,为守护辖区事实孤儿、困境儿童成长,她积极对接当地公益组织,精心筹划了六一消防“童”行、“火焰蓝”牵手“志愿红”献礼建党100周年、事实孤儿特殊生日会等系列活动。

    日前,第二批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李巧莲榜上有名。“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她说,学习雷锋永无止境,今后将在公益之路上继续前行,为更多困境中的人送去爱和温暖。


    石门县逸迩阁书院:免费开放的文化宝库

    常德日报记者 向晋醇 实习生 张梦洁

    阳春三月,走进石门县逸迩阁书院。7层楼高的书院宽敞明亮,借阅区入口处设置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愿者微笑着向读者介绍图书借阅流程。一楼借阅区为留守儿童及残障人士开辟了阅读区,一些孩子正在认真看书。

    在书院的阅读区,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故事。通讯员  黄辉辉  摄

    逸迩阁书院坐落于石门县城东郊易家渡镇,于2018年10月正式开院,是一座民办公益性书院。书院创始人高金平自幼喜爱读书,创办书院时私人藏书达到40多万册。他称,藏书办书院的目的是育人、化人,而书院的公益性属性,可以更好地让书走向社会,福泽一方。

    如今,逸迩阁书院由“一院三馆”组成,即逸迩阁书院、逸迩阁图书馆、逸迩红色文化馆和逸迩传统文化馆。目前院内藏书籍、文化实物100多万册、件,其中藏有各类图书70余万册、其他文献资料和具有文化特色的实物30余万件。

    除在多楼层设藏书区集中展示外,逸迩阁还开设红色收藏展览馆、学术报告厅、会议室以及专家客房。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对荆楚文化、湖湘文化、洞庭湖文化等挖掘整理,举办了多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

    书院开展为易家渡镇完全小学赠书活动。(通讯员  黄辉辉  摄)

    “逸迩阁书院重点关注三类特殊人群,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逸迩阁书院副院长周亮介绍,书院还特别设置了未成年儿童阅读区、视障人士阅读区、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分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细节处服务百姓、奉献社会。

    孩子们在逸迩阁书院绽放笑脸。(通讯员  黄辉辉 摄)

    在逸迩阁书院,“未成年儿童阅读区”为书屋周边三万多留守儿童提供精神家园;“视障人士阅读区”配备了大量盲文书籍、盲人听书机等设施,满足视障人群的阅读需求;“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通过同省内高校等单位的50余名心理咨询专家签约,定期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排除心理障碍。

    开院三年多以来,逸迩阁书院一直坚持公益开放,截至目前已累积免费接待读者近30万人次,团体活动1200多场。今年,逸迩阁书院书院获评了第二批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书院将自始至终坚持公益性质,扎根基层播撒文化‘种子’,更好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周亮说。


    鼎城区永安小学: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实习生 张梦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周一到周五的早晨,鼎城区永安小学的校园广播,都会响起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步入学校大门,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的是每日一句雷锋语录,激励着全校师生向雷锋学习。

    永安小学组建了沅芷志愿服务队。通讯员  杨兰 摄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雷锋精神根植在师生的心中。”永安小学校长陈慧表示,学校近年来紧扣“立德树人”的主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将雷锋精神与沅芷文化深度融合,营造了“雷锋精神我接力,沅芷文化代代传”的校园文化氛围。

    每年3月,永安小学都会举办“沅芷爱心义卖嘉年华”活动。期间,全体师生、家长都会踊跃捐赠家中闲置的书籍、玩具、文具等物品,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内摆上“地摊”,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公益。  整个校园里热闹非凡,空气中似有爱心在流淌。 

    今年3月,永安小学举办千人写雷锋活动。通讯员  杨兰 摄

    近三年来,活动累计获得义卖款11.8万余元。其中,已有9.2万元用于资助本校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2万元用于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贫困山区的孩子等,仅2021年,学校就有51名贫困生和63名留守儿童得到资助或慰问。

    除了在“沅芷爱心义卖”活动中献爱心以外,学生们还在少先队的组织下建立了“雷锋志愿中队”。放学后、假期里,又或是特殊的节日里,“雷锋志愿中队”的孩子们走进社区、街头,清洗公交站台、整理共享单车、捡拾公园垃圾、栽种青葱树苗,不怕苦不怕累,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他们走进福利院、养老院,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捐赠爱心物资,为孤单的老人和小朋友们增添许多温暖的记忆。

    永安小学沅芷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通讯员  杨兰  摄

    学校还组建了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家长志愿者服务章程。无论严寒酷暑,“爱心护学岗”的家长志愿者们穿上“橙马甲”,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社团助教岗”的家长志愿者们走进课堂,教孩子们剪纸、插花、做手工等……每年的家长志愿者参与多达1600余人,时长达2400多小时。

    “道德银行”是永安小学创新建立的学雷锋活动评价机制。孩子们可以从爱国、诚信、公德、孝心、善行、担当、节俭七个方面记录自己的优秀表现,一次美德表现储存为一个道德币。每年儿童节和元旦节前后,学校还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评选“道德小富翁”,并举行隆重的颁奖礼。

    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师生、家长纷纷成为了学雷锋的践行者,雷锋精神也悄悄在永安的校园里长出了绿芽。

    “学雷锋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做雷锋是我们不变的承诺,传承雷锋精神是我们永远坚守的责任。”陈慧说,希望通过全校师生以及家长的实际行动,将爱心和温暖不断传递,让雷锋精神在常德这片热土上开出更明艳的花朵。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