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乡村振兴沅澧行丨陈立文的“致富经”
时间:2022-03-15来源:尚一网作者:彭进军编辑:杨鑫

    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童程 夏雪

    阳春三月,金灿灿的油菜田边,安乡县官垱镇护安村1组,满脸黝黑的陈立文正拿着铁锹修整甲鱼池。谁曾想,这位忙碌的汉子几年前还是一名在档贫困户,他脱贫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以前,陈立文的妻子身患疾病,全家仅靠6亩土地勉强度日。支村“两委”考虑到陈立文家的困难,主动到他家宣传扶贫政策,帮助他申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妻子李白兰申请了低保。

    在支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陈立文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农闲时他打零工,没零工打的时候就四处打听农业政策、种田技巧、成本核算。2014年底,他家在全村贫困户中率先脱贫。

    陈立文脱贫以后,精神状态完全变了样,用村干部的话说是“而今走路都带风”。与人交谈,他口中没有了以前的抱怨,多了一份感恩和对生活的期盼。脱贫之后,陈立文就想着如何帮助村里其他还未脱贫的村民。

    “国家有了好的政策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这是陈立文串门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借助产业发展的机遇,他想到用工的地方肯定会增加,农民技能不多,但体力活肯定不在话下。于是,在本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他借助自己打零工认识的朋友,积极为其他村民介绍工作,带领他们投入到务工的浪潮中去,通过务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村里年轻人少,田地产能低下,陈立文想到了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于是,他积极与其他村民沟通、协商,按照每亩300元的价格,租赁了本组100多亩土地,让荒废、半荒废的田地重新活了起来。2018年初,在上级后盾单位的帮助下,陈立文成立了立能家庭农场,种植油菜、水稻、蔬菜,养殖龙虾,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当地村民劳动就业。

    当问及为什么农场取名叫“立能”,他直言道:人只要有自立的心,凡事皆有可能。

    陈立文不仅通过提供就业带动村民致富,而且还鼓励村民发展产业。本组的徐思国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原本只能依靠低保艰难地维持生计。陈立文多次来到徐思国家,与他促膝长谈,帮他介绍在外搞装修的活。在他的鼓励下,徐思国尝试稻虾综合种养5亩、棉花种植2亩。一年后,徐思国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他用稻虾种养和务工赚的钱,经营一家小商店,附带给村民理发。如今一家人人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幸福。除了徐思国被带动发展产业脱贫外,同村的杨新明、王明化等村民,也和徐思国一样,在陈立文的带动下收入得到了增加。

    此外,陈立文还通过组织村民们一起批发购买农药、化肥、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曾经的“憨伙计”,成了大家眼中的“大能人”。

    目前,陈立文承包了200多亩水田,养殖了3亩甲鱼,种植22亩黄豆、油菜,一年下来收入不下4万元。儿子在外务工,一年也有4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农田灌溉用水一直是村民的心病。陈立文带头出钱出力,其他村民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齐心协力,用一个月时间将排灌沟渠进行了重新清理,将灌溉设施修理完善,自架电线1000多米并配备潜水泵,彻底解决全村农田多年来用水不便的问题。用水问题解决后,村里所有荒废的土地重新种植上了庄稼。仅此一项,村民人均获利1000元以上。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