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黄彦博 记录:姜美蓉
据联合国估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紧张局势持续的20天内,超过250万人逃离乌克兰。这其中,就有来自常德的留乌学生黄彦博。
2月24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凌晨第一声炮响后,就读乌克兰航空航天大学的常德籍大学生黄彦博的平静生活被打破。
他坚守学校宿舍5天。这个和平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真枪实炮,经历了最初的惊恐、慌乱、无助,最终有了后来的冷静、勇敢、无畏。
2月28日 “我接到集中撤侨电话”
2月28日,俄乌两方进入谈判,战事稍微缓和。
我们商量着,要抱团上街采购。走出宿舍这才发现,宿舍门口的绿化带被一个个单兵战壕取而代之。那几天,每到傍晚时分,总能看到宿舍下面几个当地民兵聚集一起自制燃烧瓶。
战争就在身边,宿舍不安全,这让我们有点慌神。大家回到宿舍后,收拾好干粮和水,有人提议自行撤离基辅,搭火车去邻国向当地大使馆求助。
最后,有15个同学报名同行,第一步是去往基辅火车站。来接我们的车中途出了事故,没有按时到达,于是我们决定分批前往火车站。
这是战事爆发后,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基辅的街头——整个城市是静止的,几乎没有车,一些超市和药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采购必需品。
我们到达火车站的时候,发现人山人海,整个入口已经被人团团围住,根本挤不进去,大概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发现队伍基本没有动过。
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是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打来的,让我赶到指定的集合地点。我当时惊喜、激动,心情不是话语能足以形容的。这说明祖国正式启动撤侨行动,我们都可以安全离开了。
我和同寝的4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陪同我一起前往撤离点——基辅大学红楼。我们得知首批撤离人员只有100多人,成员是按照年龄排的,年纪小的先撤——我搭上了第一批撤离的大巴。
3月1日 “30多个小时辗转3个国家”
坐在大巴上,我首先和家里人报了平安。我知道,家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从基辅撤离的大巴车上,每个人都很安静,大概是太累了,大家都在睡觉。我也终于睡了这段时间以来唯一一个安稳觉。
3月1日凌晨,我们到达乌克兰边境,准备排队进入摩尔多瓦。一觉醒来,真的远离了炮火,排队入关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和身边的人在交谈,看得出,大家的脸上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因为摩尔多瓦关闭了领空并且难民接待数量已经趋近于饱和,我们所有人在大使馆的安排下前往邻国罗马尼亚。那个晚上,我们在边境等了9个小时,不过,那时候大家也比较安心了,毕竟已经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开始考虑怎么回国之类的问题。
终于,早上9时左右,大使馆好不容易调集来了两趟车,我们所有人开始前往罗马尼亚。
这应该是一趟永远不会忘记的旅程吧,从2月28日下午5时起撤离基辅,再换乘两次大巴车,一路向南,纵跨摩尔多瓦共和国,历经30多个小时,我们终于平安抵达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
3月2日 “吃上了热乎乎的炒饭”
3月2日,凌晨1时,我们到达了罗马尼亚的红龙商会,他们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且为我们准备好了热乎乎的炒饭和炒面。
在异国他乡的逃难途中,还能吃上一口热乎的,我们怎么能不感恩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同胞的热情,更是由衷地感慨祖国的强大。
安置点是八人间,但是并不显得拥挤,商会陆续给我们送来了牙刷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我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带换洗的衣物,都只带了一个小包,统计之后甚至送来了内衣内裤供我们换洗。我只带走了证件包和电脑。
七天来,我们也终于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睡了一觉后,商会送来平时很难吃到的中式早餐,白粥、包子和烧麦。大家都感慨:有回家了的感觉!
3月3日,我们排队做了核酸检测,很庆幸我们宿舍8个人都是阴性,可以登上回国的飞机了。但是和我们同行的有5个人阳性,大家的心又提了起来。
3月4日 “中国红将永远铭刻在我心底”
3月4日,凌晨2时,国航打电话过来通知我们可以开始抢票了,首班撤离的只有杭州和郑州,第一班是杭州,我当机立断地抢了第一班回国机票。
早上7时就收到了集合通知,激动得一晚上没有睡觉的我立马拎包出门。大使馆和商会安排了10多辆私家车和面包车把我们送去机场,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到机场为我们送行。
以往那么多次离家和回家,没有一次有这样迫切和激动。等我们要登机的时候,机场响起了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在原本都是罗马尼亚语的机场,突然响起中国话:请全体中国公民注意!请在20号登机口登机,我们接你们回家!
那一刻,我流泪了。
飞机上,工作人员贴心地送上零食袋子,每个座位还插上了国旗,这一抹中国红,也将永远铭刻在我心底!
尾声
3月5日凌晨5时许,飞机平安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到达那一刻,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报平安:平安落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根据防疫规定,所有自国外入境的都必须住进指定酒店,集中隔离14天。3月8日,我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经过系统治疗,目前已阳转阴出院。我想,这就是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