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道白
时间:2022-03-16来源:尚一网作者:郑芹编辑:姚璇

    编者按

    常德日报3月3日刊发的报道《爱心传递 必有“回响” 常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近七成为“白衣天使”》,引来众多读者关注,不少读者也开始关心捐献相关问题。我们联系了其中一名捐献者郑芹,她是我市第一位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1年5月,她成功完成了捐献,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她是怎么了解捐献事宜的?捐献具体过程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听她讲述——

    ■郑芹

    心愿有了落脚点

    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完全是主动的,应该从1998年算起。那时候还叫“捐骨髓”,这个词汇只流传于一小部分特定的人群里,其中就包含白血病患者和家属。

    出生于1984年的表弟,在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时只有12岁。前往北京求医的那一次火车站送别,舅舅一人提着硕大的行李箱,身子左倾,蹒跚前进,表弟长期激素过量而导致发胖的身体一步三摇地跟在他身旁,这个背影直到现在,我仍是很清楚地记得。

    那时候,我正在师范学校读书,因为主观留意,知道了表弟的病很严重,但是可以通过“换合适的骨髓”来根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就和老妈说:“我们都去验一下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妈妈被我的话吓了一跳:“你知道什么是捐骨髓吗?要在骨头上打洞呢。”对“骨头上打洞”,我倒没多大畏惧,不是还有一种东西叫麻醉药吗?没等我的计划真正开始实施,表弟在过完他15岁生日后没多久,因病情恶化,还是走了。

    我第一次明白生命是如此脆弱,也第一次发现,原来,不是医生,也有救人的可能,也可以给别人生的希望。

    1998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瞒着家人走上了当时停在市城区步行街的新兴产物义务献血车,并开始关注媒体特别是常德本地媒体上关于骨髓移植的消息。

    2003年,电脑、网络开始普及。某一天,网上一则标题为“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的消息让我激动万分。终于找到了我所想要的指引,心愿终于有了落脚点。但工作人员告知必须要去长沙登记资料和抽样,才能入库,费用500元。当时的我,想法是有点孩子气:做个好事,还要跑这么远(去长沙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50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太难了。于是,不了了之。

    时间到了2009年。一日,年近三十的我在办公室翻看《常德晚报》,常德红十字会的一则消息,让我心中的火苗“噌”地一下燃烧起来。常德开始接纳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了!了解到相关信息后,我第二天便和老公去了中心血站。填表、签字、采样。办完这一切,我开心地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毕竟,我想了,我做了,我开始了。

    我不是“独行侠”

    等待,有,或没有,冥冥中,有没有人在等我,听凭命运安排!

    2010年年底的一天,儿子感冒了,我和老公一起陪着在社区诊所输液。电话响了。红十字会通知:有个病人和我配型成功,通知我做相关准备工作。说来奇怪,我并没有激动,也并没有曾经预想中的欣喜若狂,好像就是接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工作任务,只是水到渠成地去完成而已。可能多年思想上的准备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我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个事看成了如打针、献血一般。老公等我挂了电话,盯着我来了句:“不是要你去捐骨髓吧?”我笑答:“是呀,不是你陪我去办理入库的吗?”他当场翻脸:“你不是真要去吧,要去的话,我们离婚!”

    我知道,即使老公说了这话,但他不是最大的阻力,夫妻这些年,我有把握做通他的工作。最关键也是最难过的一关,是老妈。

    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我并没告诉老妈,也没有和老公继续相关的话题,只是按照市红十字会的要求,自己去完成了抽血高配、体检。很幸运,高配和体检显示我是符合要求的不二人选。接下来就要进入正式的捐献过程。

    问题又来了。刚开始,我咨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动员剂注射2天、捐献2天,一共4天左右。当时我还挺高兴的,因为我正好每个月要去长沙参加研究生学习,意味着我可以用这个借口,在不明确告知老妈的前提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个事情。可具体捐献流程拿到手的一刻,我就傻眼了:动员剂4天,捐献2天,还要提前1天入住医院。7天的时间,不光瞒不住老妈,连老公也糊弄不过去了。思来想去,凌晨后找老公摊牌了。

    让我意外和惊喜的是,他第一次反对后就自己去查询了资料。在老公的建议下,一天晚饭后我和爸妈说明了。老妈的反应是我意料中的暴风骤雨。我以无声代表我的坚持,一场批判会在“你要去,我们就断绝关系”中收场,老公无奈向我摇头,老爸不发一言。

    利用一次去长沙上课的机会,我和当时的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主任何姐会面了。当时的我,很没有出息地哭了一场。要知道,从春节前接到第一个电话算起,我已经一个人孤军奋战了四个月。“独行侠”和“地下工作者”不好当,没有人愿意和亲人做战。何姐的体贴安慰和她从事这项工作多年所积累的经验之谈,让我脑中灵光一现——请何姐给妈妈做工作!何姐爽快地答应了。我不知道何姐和妈妈的谈话内容,只知道,从长沙回家后,老妈虽然还是不和我说话,但是态度明显不是再那么尖锐。

    从老爸口中,我知道老妈和何姐通话后,不再那么抵触这个事情,并且开始摸索上网了解相关信息。她担心注射动员剂后的反应,担心捐献后的后遗症,担心她作为一个母亲所担心的一切。从老爸的叙述中,我得到一个确切信息:妈妈不再反对!这一发现让我欣喜若狂,和老妈的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到长沙后,每天打两个电话回来!”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我在老公的陪伴下,去圆一个我多年的梦。

    一切如常

    后面的过程和其他捐献者经历的都一样,4天动员剂,2天捐献。我是在常德本地入库配型成功的第一个,或许是因为我一直的坚持吧,上天对我很是眷顾,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注射动员剂之后,没有一点感冒、发烧之类的反应,早上打针后上课去,下午下课后回来打针,两不耽误。

    研究生学习的同学中,竟然还有两个和我一样是捐献志愿者,其中一个的亲属还是从事捐献过程具体操作的医生,他们毫不掩饰的羡慕目光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在捐献过程中,除了短时缺钙和4个小时平躺带来的麻木外,没有其他不适,抽针直接走人……要说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教训来总结,那就是我平时锻炼太少,血管较细,所以血流速慢了点,血压不大,动不动还要手动加压,有点麻烦。

    现在的我,一切正常,包括身体和生活。我并没有刻意去问我所捐献的对象相关情况。我知道,一个白血病人接受捐献,只是他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第一步,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走多远,还要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我做了我能做的、我想做的和我应该做的,这就够了。

    我不是要做什么伟大的“救命恩人”,也不是想利用这个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楷模,我以前是平常人,现在还是平常人,只是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了一个需要我帮助的人,努力为社会增加一些温情。

    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告诉大家,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每个身体健康、年龄适合的成年人都可以参与的一项公益事业。是的,你可以参与!你在被人需要,你在被人等待,不要再纠结,不要再观望,不要再拒绝了解,不要再拒绝献出你的爱!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