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忠”与“孝”的传承
时间:2022-03-22来源:祝嘉锶作者:黄云霞 龚道岩编辑:祝嘉锶

    □尚一网记者 黄云霞 通讯员 龚道岩

    忠与孝

    “家和谐,万事兴;首孝悌,次谨信;守规矩,讲文明;宽心地,报国恩……”走进临澧县刻木山乡彭市社区叶松枝的家,我们的目光立刻被挂在客厅里的《叶子家训》吸引了。

    叶松枝在当地算“名人”,每逢春节,他将一大家人组织在一起学家训,正家风,传承“忠”与“孝”。这一传统坚持了16年。他撰写的28句三字诀《叶子家训》还被制作成了精美的册子,叶氏大家庭成员人手一册,熟记于心。叶氏大家庭中,不少人还像叶松枝一样,将刻有《叶子家训》的牌匾挂在家里。

    叶松枝说,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影响深远。家训也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家人就将“勤”“孝”和“报国恩”的主体内容口口相传,形成家语,激励后辈成长,叶松枝将其整理成了赋,供叶家人温习。后来,大女儿叶明霞建议他精简字数,将赋改成三字诀,这样朗朗上口,便于后辈们传承。经过多年打磨,2006年,《叶子家训》基本成型。

    细细揣摩《叶子家训》的精髓与核心内容,叶松枝强调是忠与孝。

    印象中,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靠乞讨过活,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在抗日战争期间,父亲智斗日本兵,救下了病重的祖母。父亲成家后,和母亲靠打豆腐养活一大家人。家里兄妹5人,叶松枝是老大,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常常吃不饱饭。

    “父母把米饭省下来给祖母和我们吃,自己只吃菜充饥。”成绩优异的叶松枝靠助学金读完高中,成为了当地一名代课老师,父亲用勤劳的双手慢慢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日子越过越好。对国家的感情从那时就深埋在了心里。”叶松枝感慨,父辈对祖母的孝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上小学时,只要放假,他就帮着父亲卖豆腐;初中后卖菜、去矿里搬煤,贴补家用。

    上世纪80年代初,叶松枝教书之余还帮着父亲挑零担货卖,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给弟弟妹妹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他回忆,祖母算高寿,活了101岁,这与父亲对她的孝顺分不开。

    勤与廉

    受媒妁之言,叶松枝与朱汉林很早就结婚了,共同养育了两儿一女。叶松枝很欣赏朱汉林的勤劳简朴、孝顺识大体。种田、养猪、做家务样样都很拿手的她让这个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叶松枝工资不高,供三个子女读书远远不够。节假日和晚上,朱汉林带着孩子们在家做鞭炮,挣学费。

    大女儿叶明霞读书很用功,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之后还读了硕士研究生,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不易。儿子叶明辉排行老二,看着姐姐妹妹的成绩都很不错,家里负担实在太重,15岁时主动放弃学业,进厂当了电工。小女儿叶明蓉不负众望,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之后还读研深造。

    如今,叶松枝的三个子女都发展得很不错,叶明霞是吉首大学教授,其丈夫在湘西负责交通监管工作,为人清廉正直。叶明辉自办企业,是本地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叶明蓉和丈夫在湖北省司法厅任职。

    叶松枝称,《叶子家训》强调“传勤俭”、重感恩,叶家上下都坚守“致富不忘报国恩”这条铁律,勤奋和上进必不可少。儿子叶明辉经营着一家花炮厂,招聘工人时优先脱贫户,解决了村里两三百人的就业问题。之后,叶明辉还入了党,他说:“尽管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要感国恩,感家恩,把儿女培养成才。”其女儿叶靖成绩优异,读大学时,英语就达到了专业八级,因出色的演讲能力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机会。儿子叶凯去年考上华北理工大学,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毕业后,遵循“报国恩”的叶子家训,叶靖拒绝了国外丰厚的工作待遇,选择回国,现在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工作。与她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叶明霞的儿子石昊,他响应外公叶松枝的号召,回国工作。如今,石昊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叶靖没能回来,除夕当天,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重温了家训,还让3岁的小女儿豆豆也背诵了几句,逗得叶松枝和老伴合不拢嘴。

    叶松枝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此,弟弟叶树林由衷钦佩,他虽没有叶松枝读的书多,但能将“家和谐,万事兴”“传勤俭,思创新”等内容铭记在心,还要求3个儿子背诵《叶子家训》,将其制作成牌匾,挂在家中的醒目位置,作为修身持家处世为学的箴言和警句。

    叶树林的大儿子叶明智在临澧县青山水电站工作了30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占公家一草一木,勤俭节约,起到了表率作用。

    孙子叶炀读高中时,思想有些散漫,叶树林拿出《叶子家训》启发和引导他,铭记叶家的传统,沉下心来,做一个务实的人。受到启发后,叶炀决心学一门技能,他喜欢烹饪,便在高中毕业后学了厨师。如今,他已是一家酒楼的湘菜名厨了,月收入过万。“我虽不及家里的大学生弟弟妹妹们优秀,但也算是没有辜负祖辈们的期望,靠手艺吃饭心里踏实。”叶炀谦虚地说,要不是有家训的及时鞭策,自己不可能有今天。

    叶坤山和哥哥叶松枝屋挨屋住,温习家训时每次都在,还教育孙辈们将之发扬光大。在吉首大学读书的孙女叶蕊说,每年除夕吃完团年饭后,都会和家人一起温习《叶子家训》。家训中对她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华昌 黎民兴”,这告示着后辈要爱国爱人民;“立长志 舞鸡鸣 传勤俭 思创新”是告诫她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心地宽 报国恩”警示后辈做人要心胸开阔,勿忘国恩。祖辈们爱国爱党爱人民、友善真诚、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品质激励她不断向前,朝自己理想的目标努力。

    传与承

    2018年,叶松枝家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文明家庭。他这样定义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他将叶家的家风浓缩为这样一句话:明德厚学听党话,务实求新报国恩。

    叶松枝1980年入党,党龄已有42年了,在他的影响下,全家18人中,有11人入党。大女儿叶明霞一家四人都入了党,儿子叶明辉与孙女叶靖都是党员,孙子叶凯也在大学里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员作表率,带头传承好家风,《叶子家训》还带动了刻木山乡风清气正的好民风。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李家屋场、张家屋场和姚家湖湾很重视家庭建设,有了各自的家训家风;乡里的干部带头讲家风故事、亮家风格言、挂家风牌匾、秀家风梦想、写家风诗歌、编家风节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乡3500多名党员、干部和农家立了家风、家训、家规,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了大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底线。

    如今,身体硬朗的叶松枝还不忘发挥余热,投身地方文艺,为鼓书艺人写词,为学校谱曲写歌、吟诗填词等,生活过得忙碌且充实。老伴也乐观开朗,两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天气好就一起外出散步,偶尔还会去周边旅游。

    “只要大家共同遵守,弘扬好家风,社会新风就一定会扑面而来。”谈到家风家训的辐射效应,叶松枝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