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李张念 通讯员 杨帆
“老话说‘长嫂如母’,老刘家这个媳妇真的是模范!”
在武陵区永安街道东苑社区,街坊邻居们提到康丕华,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重残小姑子,康丕华的事迹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她不仅获评2021年10月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还在今年被推选为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4月8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常德好嫂子”,听她讲述这些年的付出与坚守。
“嫁到这个家,肩上就多了这一份责任”
走进康丕华的家,就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勤劳的主妇。桌椅板凳都被擦得一尘不染,地板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家里收拾得干净些,妹妹住着也舒服。”康丕华一边说着,手里一边还叠着衣服。
康丕华口中的“妹妹”,正是她的小姑子刘萍。因为3岁时的一次高烧不退,刘萍的大脑神经被烧坏,不仅造成四肢重度残疾,还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985年,康丕华与刘开福结为夫妻,从此就把这个小姑子当亲妹妹看待。
“嫁到这个家,肩上就多了这一份责任,必须要把妹妹照顾好。”康丕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康丕华总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就连过年,也舍不得给自己买身新衣服,旧了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家里每次买了稀罕的吃食,她和丈夫舍不得吃,总想着把这些留给小姑子和家中的老人。
前几年公婆过世后,刘开福夫妇少了照顾妹妹的帮手。为了更加方便照看妹妹,刘开福把维持一家人生计的铝合金电焊维修店开在了老房子的旁边。作为长嫂的康丕华,则主动挑起了照顾小姑子日常起居的重担。
照顾病人如同照顾小孩,需要格外多的耐心。得知瘫痪病人需要时常翻身,康丕华每两到三个小时就给小姑子翻一次身,还用酒精或滑石粉轻轻按摩骨头凸出部位,以促进血液流通、避免坏死性溃疡。小姑子想上厕所,可腿脚不方便,康丕华就抱着去。有时,小姑子大小便失禁,康丕华也从不嫌脏,将其收拾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
“一天、两天照顾不难,这么多年都这样很不简单。”附近邻居看在眼里,都钦佩于康丕华的坚持和用心。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并不是一个物质富裕的家庭,但绝对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心智停留在孩童时期的刘萍,一直是这个家庭的中心。
老房子的大小四个房间,门槛都被拆除了,厕所也进行了改造,就连刘萍睡的床也是特制的,和轮椅一样高,方便刘萍在床与轮椅之间慢慢地挪动。
刘开福担心自己不注意时,妹妹会从轮椅上摔下来,或者冬天烤火时发生事故,于是专门在房子周围安装了7个摄像头,他用手机就能随时查看监控视频。刘萍的手指不能自如活动,他就想办法在轮椅上给她自制改装了几项功能,方便她的操作。而摄像头能随时把妹妹的活动轨迹“送”到刘开福眼前,让他少了很多担忧。
考虑到小姑子经常食欲不振,康丕华常做些蛋羹、豆浆、米粥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耐心伺候小姑子一口一口进食。康丕华笑着说,这些年远一点的酒宴都不敢去,怕回来迟了她会饿,如果实在有要事必须出门,就提前请好熟人照顾她。
刘萍虽然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对哥嫂的感激之情,但她内心却非常清楚,总对他们回报孩子般的笑容。
受家庭氛围影响,康丕华的儿子也十分懂事,对父母的做法都极力支持,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家看望姑姑。康丕华常说:“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做表率,希望他们能做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同一屋檐下,一起相守;无惧病魔,共渡难关。“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再苦再累都得坚持。”康丕华说,她从不后悔这些年的付出,因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