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蔡文龙 聂晓军 见习记者 刘奕麟 通讯员 刘波
“热心肠”——是对一个为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的描述和赞美。对于武陵区芙蓉街道华南社区66号小区居民来说,提起“热心肠”指向的就是74岁老共产党员朴金珍。
朴金珍平常穿着朴素,留着一头短发,逢人笑脸相迎,搬凳端茶,谁家有矛盾、困难,总有她的身影出现。
记者见到朴金珍,是在她家的屋前。她住华南社区66号小区7栋对面的私房,小区里有12栋房子,住有500多人,多数是华南厂的退休职工。
这里的居民都喜欢到朴金珍的屋门口坐,她家左侧是一排石砖砌成、加了斜跨钢架扶手的水泥座椅,最多可容纳十人坐成一排;屋的右侧,摆放着一张四人座的橘红色皮沙发,皮沙发旁又连着一张单人木沙发。人再多时,她会把屋里的十多把靠背椅子和3把不足30厘米高的小凳子都搬出来让人坐……
一
4月19日,在朴金珍的屋前,73岁的于小凤搬把靠背椅子坐在记者跟前,“人几多好,‘朴师傅’一直帮我,鼓励我活下去。”她和厂里的老职工管朴金珍叫“朴师傅”,称人师傅,是工厂里对尊敬的人或长辈的尊称。
于小凤住在66号小区1栋,隔“朴师傅”家不到200米远。她没结过婚,膝下无儿无女,自十年前,妹妹患病去世后,就独自一人生活。说起这些往事,她的眼泪往下掉,但一提到“朴师傅”,马上破涕为笑:“还好现在有‘朴师傅’经常帮我打扫卫生、送饭、陪我聊天,还给我买补品,待我如亲人。”于小凤说,她在心里早已把“朴师傅”视为亲大姐。
早几年,于小凤因胆结石引起胆汁外流,晕倒在厕所里,后因送医及时才无大碍。2020年10月的一天,于小凤因心脏疼,突然晕倒在厕所里,随时有生命危险。邻居们发现后,连忙喊“朴师傅”。
“朴师傅”跑过来,看到情况不对头,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众人合力将于小凤抬下楼送上了救护车。
“你莫救我,我不想活了,一身的病拖得太吃亏。”在救护车上,于小凤吃力地告诉“朴师傅”,她想放弃治疗。
“你又不是得的绝症,诊得好,莫灰心……”“朴师傅”的这番话如同一剂良药,治了于小凤的“心魔”,这一刻,她想活,想好好地活着。
住医院4个月,于小凤出院后一直卧床休养。“朴师傅”在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梅刚的同时,还挑起了照料于小凤的担子。为照顾好她,从玉米排骨汤到小米粥,再到营养品,她总是变着花样送给于小凤,让她感受到亲大姐般的关爱。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77岁段回燕的家与朴金珍家只有一条路之隔,邻里一住就是30多年。段回燕曾是厂里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早年因一次意外从二楼跌落,摔伤了坐骨神经,长期佝偻着行走。
自2015年开始,段回燕的病愈发严重,卧床休养,很少出门,加上患有妇科类疾病,长期尿床,家里气味难闻。而她早年丧夫,一直与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相依为命。
段回燕住在一楼,朴金珍经过时,都会问声平安。平常,她也帮着段回燕打扫卫生、买菜倒垃圾、擦洗身子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帮就是好多年。
“你腰还痛不痛?”记者采访当天,朴金珍到段回燕的家里,一进门就嘘寒问暖,烧好热水后又熟练地为她擦脸、按摩。“她人好,真的好!”段回燕向记者竖起大拇指称赞。
二
“我‘朴嫂子’喊了30多年,全华南厂就没有人不认识她的,对她的印象都特别好。”朴金珍的屋前,坐在人群中的居民刘谷华将椅子挪到记者跟前。他说,朴嫂子曾担任华南厂机电分厂商店经理,她为人热情,言谈举止的朴实自然特别让人安心、受用,跟谁都可以聊得来,到哪都可以挽起袖子帮忙。
以前厂里的老同事、老邻居,但凡需要找人帮忙,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想到朴金珍。刘谷华记得,去年小区里73岁的王某因为手头不宽裕,找到赵某借1万元。而赵某怕王某不还,于是说,“你让朴金珍来做担保,我就借给你。”王某找到了朴金珍担保,赵某才将1万元借给王某。两个月之后,王某就将钱如数归还。
社区里有朴金珍这样的老共产党员是社区之幸。华南社区宿舍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移交地方政府之前,由于厂区管理不规范,致使大多数居民没有规划许可搭建了近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小区环境脏、乱、差,且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被有关部门要求于2020年9月30日前整改到位。
朴金珍所在的66号小区有20多户居民违建,他们在自家一楼搭建了几平方米不等的偏屋,放农具、电动车、生活杂物等。
整改在即,朴金珍和社区工作人员、老共产党员一户户上门给居民做工作。“你算个什么官,凭什么拆我的屋?”66号小区9栋的一户居民姚某对她破口大骂,说她不讲人情,连老街坊邻居的屋子都拆。
“工作再难,也要上门做。”朴金珍下定了决心,硬着头皮,一户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讲道理。最终,20多户居民都配合社区拆除了违法建筑。
对于骂她的姚某,朴金珍并没有记恨在心。不久后,朴金珍得知她生病住院,还提着水果到医院看望她:“我们都是邻居嘛!”
或许,平常的生活里,人们会对主动热情的人产生依赖。所以,这么多年,街坊邻居受益于朴金珍的人很多,有人念着她的好,珍惜着这份情谊,也有人觉得理所应当,心安理得使唤着,就像享受着阳光和空气一样满心坦然。
而朴金珍却全不介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厂,住一起几十年,都是老街坊邻居,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说完这话,朴金珍又忙着招呼邻居:“来,到屋里喝茶。”“朱阿姨,屋里还有椅子,你自己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