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老手艺”碰上“00后”
时间:2022-04-28来源:尚一网作者:聂晓军 曾楚乔编辑:杨鑫

    记者 聂晓军 曾楚乔 文/图

    2001年出生的杨新漍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爱看电影、打游戏,但只要身处李氏锔瓷古朴的工作室中,杨新漍有时会刻意地将自己与成熟的工业文明世界划分界限,让身心回归到手作的质朴空间里。

    初见杨新漍,他正安静地站在师父李志身旁,认真观摩瓷器修复的重要步骤。他时而凑近观察,时而替师父打打下手,偌大的工作室里只有钉钻敲在瓷器上发出的叮咚声。

    杨新漍仔细观察瓷器碎片,以便找碴、对缝。

    年轻人与老手艺,这两个背着各自使命的词语,在青年杨新漍身上发生了奇妙的碰撞。他用独守,将“传统”与“青年”缝合起来。

    2019年,刚满18岁的杨新漍从一所职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同学各奔四方,或当厨师,或干中介。唯有杨新漍不同,他转而走向了苦而难的锔瓷学徒之路。在家人的引荐下,他来到了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的李氏锔瓷工作室,拜锔瓷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志为师。

    两年多来,他深入简出,仿佛隐士一般,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潜心学习。

    “刚开始学习锔瓷时非常浮躁,很想快速出师。”杨新漍说,刚来到研习所时,他对这门传统的老手艺一无所知,却还有着莫名的自信。也许是为了和同学比较,他还斗胆向师父李志请教速成出师的办法。

    由于基础功不牢靠,杨新漍越着急反而练得越差。摸不着头脑的杨新漍向李志讨教后才明白,锔瓷的基本功练习非常考验定力和耐心,每一个孔的定位、每一丝缝隙的捧合,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和思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

    “只有苦练才会成长。”渐渐地,杨新漍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节奏,不再急于求成。两度春秋也让杨新漍逐渐熟练。杨新漍一边拿着瓷器碎片,一边告诉记者,刚开始拿着钻子练习錾刻比较困难,难点在于手腕对力度的控制。钻子力度过大,铜片会穿孔,力度太轻,图案就不清晰。为此,杨新漍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埋头反复练习一种工艺,逐渐熟悉了锔瓷工序,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觉。

    “锔瓷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任何一条细微的裂缝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修复的成败。”锔瓷前,杨新漍要将瓷器碎片清洗干净,一边洗还要一边仔细观察,这样才能方便自己找碴、对缝,然后再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定好锔钉数量和位置。认真完成好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杨新漍才会把这些碎片交给师傅正式修复。

    随着他技艺的精进,今年3月,李志将一个破碎的瓷花盆交给杨新漍,要求他独立完成修复。由于第一次独立上手,杨新漍十分兴奋。操作过程中,他不慎将其中的一块碎片摔到了地上,虽无大碍,但李志还是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受到师父的批评,杨新漍静下心来,趁师傅午睡的时候,他钻进了工作室里开始忙活。

    公路上的汽车呼啸而过,而杨新漍伏在桌前,专注于手头的活计。定位、打孔、手工做锔钉、慢慢地把锔钉敲进瓷器……3个小时后,杨新漍终于将修复好的花盆作为第一件作品交给了李志。

    拿着杨新漍修复好的瓷花盆,李志才开始相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真心想要学好锔瓷这门技艺。

    杨新漍苦练锔瓷基本功。

    “我打算在这里办个锔瓷传习所,以后你来当老师吧!” 李志对杨新漍说出了这个在心底埋藏已久的想法。听到李志的提议,他欣喜不已。杨新漍通过两年的观察发现,现在愿意花时间学习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曾盛行一时的锔瓷技艺正面临失传的现实危机。杨新漍说:“锔瓷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我有责任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锔瓷。”

    2021年12月,李氏锔瓷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杨新漍来说,这一认可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这门传统技艺的决心。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