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即时

等你来打卡 !看看丹洲乡的这些小院有多美
时间:2022-04-29来源:尚一网作者:鞠林  姜美蓉  李龙编辑:丁宁

    尚一网讯(记者 鞠林 姜美蓉 李龙 文/图)

    如果把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看作一幅田园美景,“美丽庭院”就是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武陵区丹洲乡被沅水三面环抱,境内水域、田园、村庄错落分布,加之毗邻主城区,近两年来,吸引了不少新村民的进驻,也带动了部分原住民的建设热情,处处涌动着一股城乡共建、人文融合的新活力。

    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26日,我们走乡串户,看看这些漂亮的乡村小院,也听主人讲述有关小院的故事。

    抱团养老的老友群

    “哇!好壮观。”这段时间,无论是谁路过”丹缘人家”的门口,都会被一道绵延几十米的蔷薇花墙吸引。“周末好多人来打卡拍照,来的都是客,我们敞开大门欢迎!”采访时,院主们正在干活,拔草、剪枝、清理,个个汗流浃背,但每个人都笑盈盈的。

    “我们是结识多年的一帮老友,2男6女,都处在已经退休或是临近退休的年龄,都热爱户外运动。”辉哥被大家戏称为“队长”,是8位共建园主的带头大哥。热情爽朗的他,种得一手好菜。采访时,指着自己刚刚换季种下的辣椒茄子黄瓜,有点小骄傲:“看看,不比当地人种得差吧!”

    小院一角。

    从医院退休的小明是种花高手,她主要负责小院的花花草草,蔷薇花墙便是她的杰作。“我们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种花种草种菜,喝茶聊天做美食,享受劳作时光,也享受闲暇时光。” 小院一直在生长,每一天都会不一样。肖明指着园中一处花境说:“这里我还不满意,下一步要改造一下,加一扇窗,再种上攀爬的植物,营造一个推窗有景的意境。”

    “丹缘人家”诞生于2020年,疫情催生了大家对乡村的向往,想找个地方一起抱团养老。偶然的机会,租下位于丹洲乡丹砂村的这栋农民闲置房。8个人分摊改造费用,并自己动手,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共享家园,一楼是公共空间,二楼是集体宿舍,男女分区,摆上了高低床。“有点像大学宿舍的感觉,大家一起很轻松,很开心,很闲适。大家在常德市城区各自有家,周未谁有空谁来。”

    2年来,小院从无到有,中间还经历过重建,去年一阵龙卷风,改造的屋顶掀翻了。2位男士动手能力很强,顺势一楼门廊搭了间茶室,把材料都用上了。

    痴迷园艺的闺蜜团

    “小院一周年了,从无到有,感恩!一年来,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欢笑,往后余生,让生活慢下来,也会为梦想中的家园继续努力。”4月14日,悠悠在朋友圈里发布了“悠悠小院”的周年感言。

    用花的海洋来形容她位于丹洲乡丹砂村的小院最合适不过,面积超过300余平方的花园里,盛放着各种各样的鲜花,60多种月季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毛地黄、飞燕草、花烟草等花量巨大的植株点缀其中,几十株各式绣球正在蓄势待放。园子的篱笆上,被各种品种的月季环绕,大门的拱门边,龙沙宝石正在怒放,老木房外,也是或挂或摆地鲜花满墙。

    小院一角。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花园,才生长了一年。但对于园主悠悠来说,这一年既短暂、又漫长。从第一株品种的选择,到每一株植物的位置,都是她反复考量、精心设置、亲自种下的。

    “房子原本是一间荒废的老式木板房,但我们当时一眼就看上了,我主要是看上了屋前的大片荒地。”悠悠说,小院是她和另外3名闺蜜共同租下的,已经退休的她,相对有时间又有闲,加上痴迷园艺,改造工作主要由她担任。造园那一年,我整个人晒得漆黑,比本地农妇还黑几度!”痴迷园艺的悠悠性格很安静,她总是沉浸在花里,并乐此不疲。因为晚上要带小孙子,她平时都是早上来,晚上回,“照料它们要花费相当的工夫,夏天我给花园菜地浇一遍水,要花2个多小时。”

    虽然辛苦,但是看着每一朵花绽放,还是特别有幸福感,尤其是闺蜜们每次来,都发现小院又变美了,特别惊喜。

    未来,小院还会不断变化,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样子。

    质朴简约的艺术风

    在丹洲乡丹砂村和义渡村,还有一群热衷陶艺、音乐、书画等的新村民,他们陆续往这里聚焦,各自租下几间小屋, 毗邻而居,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艺术部落,也呈现出一批质朴简约的小院落。

    小院一角。

    武陵三人坊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坊主之一的黎龙,圈子里人称“黎叔”,是最早驻扎并召集部落的人,他和朋友合租下这个院子玩陶。黎叔称,小院里的一草一物,绝不从常德城里带来。他的小院里,从摆放到用品,都是就地取材,铺设小径的砖头是捡的,种的草木是就地挖的,院门是旧木头改的,墙角还随处可以发现正疯长的野芹菜和鱼腥草,一派野趣!

    在这个艺术部落中,位于义渡村的唐唯音乐工作室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所在。正在建设中的工作室已经大致落成,古朴的红砖房和泥夯工艺结合,透着古朴。院落建设和室内装饰都是就地取材,大量使用木材和竹子,包括旧木改造的小舞台,一对竹子制作的鱼形灯,又别致又朴素。

    “10多年前唱《沅江》时,可能就与我有朝一日与这里结缘打下了伏笔。”唐唯说,他会花很多时间扎根丹洲,预计5月中旬举办首场乡村音乐会。

    幽静实用的自建房

    在丹洲乡沙湖村,一处木拱门爬满鲜花、竹篱笆花香扑鼻的小院颇为引人注目。信步走入,发现这处院落闹中取静,处于一排民宅的尽头。房子是白墙青瓦的三层小楼房,院子铺设了草坪,围墙边种植着各类月季、铁线莲,正是盛花期,将整个小院妆点得颇为幽静,又有小小古意。

    小院主人介绍,自己是当地的原住民,2020年,已在城里工作定居的儿子女儿出资,翻修了有30多年房龄的老宅。

    在城里生活的年轻人回乡建房,观念上和父辈是有巨大差别的, 除了要有便捷的各类室内设施,还请来专业设计师进行园林建设。为了平衡美观与实用,几代人经过了磨合,彼此妥协。

    后院里,菜地郁郁葱葱。

    目前,家里是老俩口以及百岁高龄的老父亲长住,逢年过节,儿女们会带着孩子从城里回乡,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得以经常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家乡的交通越来越便捷,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把老家修好,一是给老人改善生活环境,二是帮自己和孩子留住乡愁。”在长沙工作定居的女儿在电话里接受采访时说。

    这处小院,除了草地成荫、鲜花点缀的意境,还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园阶外,是一个2亩多的池塘,塘里几只鸭子正在嬉戏;后院里,菜地郁郁葱葱;旁边的竹林里,几十只土鸡活蹦乱跳,刚孵出的小鸡正被鸡妈妈率领着到处觅食,一派鸡犬相闻的生活图景。

    记者手记——

    家庭“小美”成就乡村“大美”

    □子姜

    淡雅诗意的民居、风格迥异的盆景、繁花似锦的庭院……春天的丹洲乡,“美丽庭院”里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一个小小的庭院,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家的美好向往,更是传播良好家风、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新村民与老村民们相互交融,新观念与老观念不断碰撞。透过每一个小院子的故事,我们窥见的不仅是城里人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乡里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美丽于形,魅力于心。有更多的庭院各美其美,便有更多的村庄脱胎换骨,从小小的庭院建设入手,就能以家庭“小美”成就乡村“大美”。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