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郑彦/文 刘颂/图
姜华助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
这个端午节,常德市姜华助残服务中心的20户居家服务对象,收到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慰问物资。对长期需要接受康复训练、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社会交往的这些残疾人而言,服务中心带来的不仅是礼物,还有被看见、被关注的温暖。而“看见”这些残疾人士并给予温暖的姜又华,是一位视力残疾人。
1983年2月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的姜又华,30多年的人生经历可用“身残志坚的逆袭典型”来概括。
读初中三年级时,姜又华的眼疾恶化,彻底失去视力。他痛苦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又倔强地向命运发出挑战——上天让我失去了做健全人的机会,但我要努力活出强者的姿态。
告别普通中学后,1998年至2001年,他在湖南省特教中专学习。2003年至2008年,他又去长沙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接受针推系按摩专业5年制大专学习。天道酬勤,2011年姜又华成功考取医疗按摩医师,成为常德市首位盲人高级按摩技师。他创业成功,开的盲人按摩店生意风生水起。
自强带来自信,能力代表责任。
在鼎城区一家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姜又华为残疾人士进行康复服务。
2015年上半年,姜又华注册“常德市姜华助残服务中心”,开始面向残疾人群体开展按摩服务。2016年、2017年姜又华先后在武陵区和鼎城区设立残疾人医疗按摩服务机构,让残疾人社区康复的保健按摩与医疗按摩相结合。
作为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在市区两级统战部门的指导下,姜华助残服务中心2017年成功申报市级同心项目。这让姜又华有了更大的平台去实践公益之举。
他依托服务中心的人员及技术条件,以服务中心所辖的武陵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为阵地,广泛发动联合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整合统一战线的优势资源,积极投身“同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公益助残扶困、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等同心温暖工程活动,主动服务残疾人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后来发展到全区持有残疾证的人,只要到社区康复站来拿号,不论次数多少,我们都没收费。”姜又华说,至于运营成本、技师薪酬方面,“只要基本上转得拢来就行。”
“来我们这里接受康复服务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的。”姜又华介绍,他们根本无法承担医院康复训练的费用,生活质量差。对于一些瘫痪、行动不便的人士,工作人员就上门进行服务。仅2021年,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累计1.3万余人次。
一个人于黑暗中寻找到了光亮,则会对身后仍在苦苦摸索、踽踽独行之人怀有深切的体察。
姜又华说,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感是培养了一批学生。为了帮助残疾人在社会上立足,从2001年至今,姜又华累计开设盲人按摩培训班24期,免费培训盲人、聋人、肢残人共计1500多人。现在,他的学生中考取医疗按摩医师证的有10个,纷纷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在姜华助残服务中心工作的学生就有32位。
按摩对大拇指的力度要求非常大,学员每天必须进行200多次按压训练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强度。图为姜又华带着学员进行大拇指按压训练。
2017年12月,姜又华当选为常德市盲人协会主席。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近年来在服务中心,盲文讲座、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时政新闻等,是“专业课”之外增设的“思政课”。
“作为统战代表人士,我既要手把手地教好学生,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又要身体力行做表率,从政治上、思想上引领广大盲人群体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年,姜又华牵头筹建的常德市残疾人创业孵化项目有望年底建成。“建设靠国家,吃饭靠大家。”他充满期待地说,项目建成后将为视力残疾人提供至少35个就业岗位,也能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记者手记:
帮扶弱势群体的“强者”,统战代表人士姜又华并非孤例。在2022年助残先进个人名单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群人的事迹简介——民建会员、石门县新阶联副主席黄波先,把双腿高位截瘫的困难残疾人接到县城免费培训、指导开店谋生,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电商创业;农工党党员王玉山,在参与脱贫攻坚的5年时间里,坚持“一把尺子”标准,为近2000名残疾对象作出等级评定,有效保证了武陵区残疾人享受国家政策;非公经济人士袁万胜,用跛脚闯出农业产业化之路,安排占比近一半的残疾员工在其工厂就业……可以说,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我市统战代表人士的身影从未缺席、一直活跃。
统战工作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带着情怀和责任去做。我市持证残疾人有18万多人,这一特殊群体需要有能力、有担当、有理想信念的带头人去团结引领。姜又华的助残服务中心不仅实现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从无到有,还有效整合了同心社区建设中的助残服务力量,体现了“同心项目”中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为统战助力特殊群体提供了成熟范式,也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