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曹阳
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窗口。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力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市城区主次干道、主要交通路口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护平安、保畅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戴林忠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常德公安交警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城区交通管理水平、道路交通秩序的同步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戴林忠告诉记者,今年4月,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常德公安交警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理念,建立起三级“路长制”、三级包保制、三种勤务机制的“三三”工作机制。机关80%的警力下沉一线路面,与各直属大队民警、辅警一道战高温、斗酷暑,每天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疏堵结合、宽严相济,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和交通知识宣传,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整治交通乱象,常德公安交警坚持“零容忍”,重点整治机动车违法停车、不礼让斑马线、闯红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非法加装遮阳伞篷、闯红灯、违法载人、逆向行驶,上道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注册登记上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城区各大队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82134起,查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35139起,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7228起;仅一个月,为7735辆无牌两轮电动车上牌;电动车、摩托车出行戴盔率提升到90%以上,城区交通秩序,特别是主次干道、四大商圈周边的停车秩序进一步好转。
力解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德公安交警因地制宜,增加公共停车设施,整改升级道路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路口周边道路设施,确保设置合理、调配科学、通行高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城区新增停车位17211个,其中路内停车位7676个、人行道停车位5475个、背街小巷停车位4060个,施划标线18161平方米,维护和新增各类标牌574块。
戴林忠坦言,目前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综合整治模式基本形成,但配合紧密程度不够;停车泊位能划尽划,但部分路段停车刚需仍难以满足;路面不文明行为持续严管,但少数交通陋习还未根除。
巩固成果,乘胜追击。戴林忠表示,下阶段,常德公安交警将持续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加大拖车、锁车和处罚力度;实施科技提升三年行动,今年“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业圈和交通场站”等5大重点区域路段监控设备实现全覆盖;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常德市停车管理立法。
积极推进停车泊位供给,常德公安交警将会同城管部门充分利用人行道空间资源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利用储备地块、棚改地块新建临时停车场,指导街道社区、居民小区科学施划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同时,与市发展改革委、常德市城市公用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协调,尽快调整停车泊位收费方案,实现精准收费、人性化收费;推动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供社会车辆停放。
优化各方力量综合整治,常德公安交警将加强与城管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整治好人行道违法停车、共享电动车违法;指导督导街道、社区加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停车管理工作,指导志愿者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
“目前,管理难点和重点主要在于农贸市场周边停车秩序、背街小巷停车乱象、摩托车和电动车动态违法及不戴安全头盔等。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舆情引导、通报曝光、责任包保、车位供给、严管重罚、督导考核等六大机制,综合施策,力争解决这些顽瘴痼疾问题。”戴林忠表示。
文明交通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戴林忠希望,广大市民勠力同心,争当文明出行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共同营造文明、畅通、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