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网盟

【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安源张家湾村:一盏“红灯”映初心 照亮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2-08-10来源:大江网作者:编辑:彭诗韵

    【编者按】为生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名村的发展变化,探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日报社主办,大江网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序幕,旨在通过记者的笔端和镜头,追寻红色记忆、记录光辉历程、讴歌伟大时代,为江西着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地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油葵花竞相开放 张家湾村成“网红打卡地”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涂文华邬强、实习生邬佳义报道:95年前,在萍乡安源张家湾村,一盏红灯彻夜长明,穿透漫漫长夜。在一栋木结构的小楼里,灯光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冲锋号。这盏红灯,为当时神州陆沉的中国照亮了前途。这盏红灯,跨越时空,照亮乡村振兴奋进路,红色基因散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虽仲夏时节,烈日炎炎,但在张家湾村这片热土上,游客们的热情一样不减。眼下,正是张家湾村孔原大道两旁油葵花竞相开放的时候,让这座红色名村的人气变得更足了。近年来,该村抢抓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机遇,盘活红色资源、筑牢红色堡垒、赓续红色基因、发展“红色”产业,不断擦亮“红色美丽村庄”名片,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夯实“灯台”筑牢红色堡垒

    群峦叠嶂,青山含笑。在村里,一栋砖木结构的小楼,略显古朴的朱色门庭,颇有沧桑之感。

    7月27日,走进伟人曾经居住过的房间,看到座椅斑驳,搪瓷茶杯似乎仍冒着热气,感觉桌上的那盏煤油灯依旧在散发着“余热”,熠熠生辉。

    房间里一盏“红灯”似乎依旧散发余热

随后,记者来到不远处的“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点,一排醒目的青砖灰瓦建筑群映入眼帘,一砖一瓦都尽显沧桑岁月,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等4人的事迹陈列馆犹如四座精神灯塔,在骄阳映照之下,显得愈发明亮。

    “张家湾村要让‘红灯’在百姓心中永久‘长明’,就得筑牢红色堡垒。”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伯乐表示,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是根本保证。据介绍,近年来,张家湾村党总支部将致富能手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充实到“两委”班子中,使得“两委”班子不断“高学历”化、年轻化,充分利用“高学历”党员干部宣讲能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让红色党史深植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等4人事迹陈列馆

“孔原同志是从我们张家湾村走出去的,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生……”当日,在“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点,村主任助理易叶清在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介绍革命先辈孔原同志生平,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

    在现场,老党员刘瑞萍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为支持红色名村建设,不少村民和他一样,主动提出无偿让出土地。“秋收起义的时候,战士们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连命都可以不要,我们的这点舍弃又算得了什么?”刘瑞萍笑着说,在他们每一位张家湾村民心中都有着一盏“红灯”。

    根植于群众心中的“红灯”,“灯台”稳如泰山,红色堡垒更加坚不可破。

    点燃“灯芯”擦亮红色品牌

    张家湾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红色富矿。在这里,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创建了江西省最早的农会组织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支工农革命军。这里,还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旧址

据李伯乐介绍,当前,他们正瞄准这一定位,以“童心向党”为主线,打造中国红领巾“五育”摇篮基地,通过发展红色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形成萍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引爆点”。

    “要建设好红色名村,擦亮红色品牌,红色资源是底蕴,乡村治理水平是内核。”李伯乐表示,近年来,该村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总长1.7公里的村路改造,疏通了一条长520米的水渠,不断加快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在张家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公示着一张《张家湾村“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每件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的事,都标记着完成进度和明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真心实意”。

    张家湾村“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点

实事干起来,民心聚起来,随着一盏盏路灯亮起来,当地群众的心也亮堂起来,精气神更足了,这个村正绽放出新的红色魅力,催生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如今的张家湾村,一批可看、可听、可体验的红色教育项目次第开花: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

    加足“灯油”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张家湾村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打造“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段家祠堂新农村点——科普园——张家湾村村史馆——‘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点”参观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学习参观,也带动了全村村民吃上了红色旅游饭。

    张家湾村科普大棚

同时,该村还通过集体注资成立了萍乡市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开发药材基地、菊花基地、科普大棚、油葵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

    村民在科普大棚内为花卉浇水

“这些产业不但为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源头活水’。”安源区交通运输局驻张家湾村第一书记曾国胜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两年翻番,从2019年的24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50万元。村民通过经营红色研学农家乐、发展特色种养等,户均增收8000元。

    村里有更好的奔头,自然就会不断涌现返乡创业者,村民李国栋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到家乡搭起了一个个科普大棚,种起了多肉植物和西瓜、草莓等,搭上研学经济,准备大干一场。李国栋激动地说:“一直想做特色农业,家里火热的红色旅游,实现了我的梦想。”

    毗邻安源煤矿,张家湾村以前“因煤而兴”。后来小煤矿关停,村民主要靠在周边及外出务工。安源镇党委书记杨开闻表示,近年来,安源镇不断加大对张家湾村红色名村建设投入,其中,矿山修复,筑起生态屏障就是重要内容之一,村庄的活力也渐渐显现。

    当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孔原大道上时,整片金黄的油葵基地映入眼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以红促绿,以绿旺红,打好红绿组合拳,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拓振兴发展新局面。”杨开闻说,要吸引更多人来到红色名村,了解张家湾红色文化,弘扬“红灯”革命精神,这个“灯油”得加足,油葵基地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加大。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