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明月 郭学薇 王浪 文/图
4月3日,我市支援怀化核酸检测队29名队员中抽调25名,再次出征支援上海,此时距他们从怀化回来仅两天。当晚7时,他们就和省内其它医疗单位的核酸检测人员一起组成的104人的检测队抵达上海,开展抗疫工作。他们接管了上海凤凰实验室的2号大舱,每33人为一组,分为3组,每12小时轮转一班,全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日前,记者电话采访其中的几名检测人员。
“主心骨”队长林立中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林立中带领常德市核酸检测医疗队,从3月18日支援怀化到4月3日支援上海,期间仅休整了两天。此次援沪是林立中继北京新发地、新疆喀什疫情和怀化疫情后的第四次对外支援,因此显得比较从容。作为常德援沪核酸检测队的队长,他成为了队伍的“主心骨”。
“因为时间非常紧急,目前实验室阳性标本较多,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做好消杀工作,严格遵守防护服穿脱流程。三区严格划分,不能相互走动……”从队员到达实验室开始,林立中队长的嘱咐一直没有停过。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林立中(左三)带领常德市核酸检测医疗队员出发。
此次常德援沪队员多是90后,生活中,林立中更像一个大家长,“饭来了,大家快来领饭”,“今天都采核酸了吗,大家每天都要记得采核酸”、“队员就是一个整体,是一家人,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相互关心,相互提醒,保护自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类似的话语每天都会出现在微信群聊中,队员们遇到任何困难也会和林立中反应。队员们都感慨:有林队在,好像一切都没那么困难了。
到达上海后,林立中还第一时间组建了临时党支部,作为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鼓励下,多名队员连夜交上入党申请书。林立中用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鲜红的党旗飘起来,真正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遇到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95后后勤员田佳
来自湘雅常德医院的田佳,是一个标准的95后,抵达上海后,她便主动承担起常德援上海核酸医疗检测队的后勤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同时,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在背后默默奉献着。
4月5日上午,田佳一起床就开始忙碌起来,协调队员物资,分发防护用品,并叮嘱大家,严格防护保护自己。匆匆吃完午餐后,她又随队员们一同前往实验室,正式进仓进行核酸检测。直到4月6日1时30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
回酒店后,田佳并未休息,而是一直忙于搬运抵达酒店的后勤物资,直到凌晨3点多才忙完回房休息。
工作中的田佳。
由于工作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队员及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次订餐前田佳都要询问队员:“大家想什么时候吃饭?想吃饭的同志在群里报一下数。” 等饭菜到了之后,田佳又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拿饭,并叮嘱大家:“大家尽量吃完,不要浪费,吃完后将饭盒放在门外,等用完餐统一收拾”。
援助上海后,队员们不少头发长长的,不好打理。田佳知道情况后,想办法弄来了剪刀,当起了理发师,为队员修剪头发。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类物资储备、对接、调配等一系列保障难题摆在面前,田佳都迎难而上。没有豪言壮语,用她忙碌的身影保障“大后方”,让队友们保持最佳状态,坚守岗位,完成当天交办的任务。
爱写“抗疫日记”的魏鲜
28岁的魏鲜是市第一中医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检验员,支援上海核酸检测是他继完成支援怀化核酸检测任务后,第二次参加外地抗疫工作。援沪期间,不善言辞的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喜欢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段时间收获的感动与成长。
忙碌中的魏鲜。
对于再次“出征”,魏鲜表示,很意外但也很荣幸。新的工作流程、12小时的工作时长、连续的核酸样本检测……成为魏鲜及队员们需要克服的挑战。作为此次常德核酸检测工作队队员中年龄偏小的魏鲜表示,他能做的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出一份力”。援沪第4天,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正在隔离酒店掰着手指,盘算着五日之后是去吃一顿烧烤还是一顿火锅亦或是吃完烧烤再吃火锅,吃完火锅再吃烧烤,不,还是先去理个发,洋溢着很快就能回家的喜悦。但是,“组建援沪核酸检测队”的信息一时打破了该有的宁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没想到有一日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但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定会得到回报,想想这样也挺好。”
工作强度更大,更累是魏鲜连日来的感受,如同他在4月11日的日记中写的:“今天在酒店待命,吃完晚饭,以为今天不会有任务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的时候,任务下来了。不说了,20分钟准备,集合,夜班。”一样,随时有加急的任务需要去完成。对此,魏鲜表示,虽然累但也收获了很多,也锻炼了自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