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记者 徐志雄 通讯员 杨浩 文/图
暮春时节,静寂的山林一片青幽。沿着简陋的山道,一路颠簸前往鼎城区花岩溪镇铁山坪村月形山组。不大的小山冲,散落着几栋老旧的村居;山腰处,一排木质的羊圈搭着整齐的蓝瓦,在竹林掩映间颇为醒目。
廖正新夫妇靠养殖黑山羊脱贫。
不远处,头羊清脆的铃铛声响起,一群黑山羊在山坡上欢快跳跃,顺着小路向草丛深处撒欢。廖正新顺手折了一根树枝高高扬起,将三两只落单的小羊拢了起来。在他的身侧,小个子的妻子杨欢面色红润,一脸笑意。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1991年出生的女主人杨欢是家中的独女,幼年时曾患过癫痫病,落下了口齿不清的毛病。其母亲周桂香是智力二级残,日常起居皆需要人照顾。此前,家中唯一劳动力的父亲杨国纯身患重病,常年缠绵病榻。
2011年,黄土店镇上街居委会三组居民廖正新走进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以女婿的身份照顾一家老弱,为他们撑起一片睛空。2012年,儿子廖智龙哇哇落地,给这个贫困家庭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2015年,杨国纯病情加重,沉重的医药费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杨国纯去世后,家中更是欠下不少外债,一贫如洗。
这一年,廖正新义无反顾地带着妻儿回娘家长住,这个话语不多的憨实男人主动担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试图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这个破败的家。也就是这一年,镇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一次次上门,与廖正新夫妇促膝长谈,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建在山坡上的羊圈。
“穷不怕,有政府帮我们找致富门路。”一向刚强的廖正新又增添了几份信心,“只要人勤快,日子总过得下去。”在镇村干部的指导下,2015年下半年,他在杨家对面的山腰着手建起了羊圈,开始养起了黑山羊。
铁山坪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田少山多,地处偏僻,却有着天然无污染的好草料。而本地的黑山羊肉质细嫩,肥而不腻,膻味小,味道鲜美,向来受食客们喜爱,从来不愁销路。帮扶责任人请镇动物防疫站工作人员对廖正新夫妇进行黑山羊养殖培训。两年时间,杨家便卖了50余只黑山羊,销售收入达5万余元。
养羊让杨家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一家人的生活冷暖仍让镇村干部时时牵挂着。2017年,经镇城建站鉴定,杨家住房为C级危房,符合维修加固房屋的标准。
“原来盖的黑瓦,年久失修都脆了,漏雨。堂屋里的板壁也朽坏,不能住人。”羊圈对面山坡的木板房,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暗沉的木质间隔,夹杂着几块新木板,屋顶上盖了一水的宝蓝色瓦片,分外整洁。
廖正新告诉记者,那一年,镇村干部帮他争取了国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5万元。“如今不漏风漏雨的,住起来很安全。”
他还记得,2019年的一天傍晚,他发现自家的羊群没有按时回来,妻子急得直哭。镇村干部了解消息后,第一时间通过调动雪亮工程查看羊群以及过往车辆,随后又发动全村老少帮他找羊。直到两天后,30多头羊一只不少地找了回来。
“除了养羊,廖正新还承包农田种水稻,在荒山上种杉树,春天挖笋做榨笋,农闲在外打零工,很能干。”铁山坪村党总支书记唐永辉对这位村里的上门女婿赞口不绝,“廖正新的儿子如今在黄土店镇的爷爷家读书,廖正新除了照顾杨家母女俩外,还要赡养自己的父母,一个劳力养6口人,实在很不容易。”
早在2017年底,杨家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户退出标准。但经过村入户核实、村民主评议、村公示、乡镇复核、乡镇公示、区复核标识,确定杨家为2017年脱贫户,依旧享受着各类扶贫政策。周桂香享受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每月补贴130元。2019年,在黄土店小学读二年级的廖智龙,获得了每学期补助500元的教育扶贫金。
“现在的日子还可以。”说起这些,廖正新一脸的知足。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案例启示
以真心真情倾力投入,用“辛勤指数”换取“幸福指数”。 杨家的脱贫经历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的真情故事。
廖正新照顾妻子一家老弱,甚至以上门女婿的身份定居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村,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展现的是一位丈夫的责任与担当、一位朴实农民的有情有义。
镇村扶贫干部的一次次上门,将“身入”与“心至”并行,劳心劳力帮助群众脱贫攻坚,让他们享受到政策红利、感受到帮扶温暖,将真情实感体现在真切的察民情、敏锐的知民意、妥善的解民忧上。
由此可见,用心用情将扶贫工作抓到点子上,激发出群众内生动力,这样的脱贫才能做到可持续、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