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幼升小,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5-31来源:尚一网作者:韩冬编辑:粟钰

编者按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这里的“我们”,包含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给予孩子一个更加愉悦、幸福的学习与成长环境。近来,我市幼儿园、小学正围绕幼小衔接课题展开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幼升小,你准备好了吗?

尚一网记者 韩冬  

“‘双减’之后找不到幼小衔接培训班了,你们在家怎么教拼音?”

“20以内的加减法手指头、脚指头并用能搞定,20以上就脑壳疼哒……”

“在抖音里看到,孩子入小学前的识字量要达到600个,是不是真的哦?”

……

这样的话题时常出现在幼儿园家长的闲聊中,特别是大班家长群里。

市城区一家公办幼儿园园长透露,幼儿园坚持“去小学化”办学,之前每年大班第二学期会有20多个孩子转园学“文化”,而近两三年转学的幼儿仅有个位数。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即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等举措,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减缓衔接坡度,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教育教学方式,让儿童在探索和体验中学习,同时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双向衔接,做好科学衔接,实现有效衔接。

那么,我们要为幼小衔接做好哪些准备?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幼儿园、小学,记录下各方声音。  

政策演变:幼小衔接科学化

有研究者指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通常存在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等六个方面的断层,解决好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时下,幼小衔接不光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在5月17日举行的武陵区首届幼小衔接论坛活动中,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东湘以《我国幼小衔接政策概览》为题,梳理了70多年来我国幼小衔接政策演变历程。

我国幼小衔接政策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幼儿园单项责任主体时期,1949年至1988年,部分老师、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主要是幼儿园的工作。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至2009年,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责任主体时期。第三个时期,从2009年到现在,进入多元利益相关者执行主体时期,包括幼儿园、小学,家长、孩子,以及整个社会。

多元利益相关者执行主体时期以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分水岭。10余年来,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主要从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小学起始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和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等方面着手。去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颁布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专门性文件,为未来一个时期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陈东湘说,随着对幼小衔接内涵的理解逐步深入,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而是为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进行的一项育人工程。“我们需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发挥行政、教科研、家园校力量,搭建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双向衔接的平台,为每一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

家长和孩子:正确认识不焦虑

“上小学会遇上新的小朋友、新的老师。”“哥哥说,小学生每个人都有课桌,可以放书本,小学还有炫酷的机器人课。”“小学的厕所是男生和女生分开的,因为我们长大了。”“听说小学有作业和考试。”……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心里,小学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采访中,听到更多的还是他们对上小学的期待。

而在家长群里,有一半以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担心”和“犹豫”。如,孩子能不能跟上小学的节奏;别人家孩子“抢跑”了,自家孩子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要不要舍近求远给孩子择校……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所幼儿园教不教拼音、算术、识字成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之一,家长的过度教育期待也成为助推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成因。

“当前排站在剧场看戏时,后排人也跟着站起,社会学中的‘剧场效应’投射到教育领域,最明显的就是超前教育。而从众的焦虑心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儿童发展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园长杨锦华说,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环境、老师、同伴等都会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家长,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情绪态度、支持合作等是实现科学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今年3月起,该园利用腾讯会议形式召开家长会,以“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为主题展开听专家说、听校长说、听园长说、听老师说、听家长说等系列讲座。

常德市教科院教授、常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刘忠义在幼儿园首场开讲,不少家长将讲座主题“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发布分享在朋友圈。刘教授从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了解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向往、呵护孩子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探索六个方面与家长分享交流,他指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要让孩子刻意学习、提前学习、过度学习文化知识。

系列讲座后,一位吴姓家长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家长会,消除了我们教育孩子的焦虑,坚定了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信心,也掌握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和幼儿园:双向奔赴软着陆

在武陵区教研室教研员徐朝霞看来:幼小衔接很火很热也很难。难在“幼与小”、难在“衔接”。“幼与小”难,是一味“幼向小”,缺失“小向幼”的矛盾存在。“衔接”难,在于幼小衔接过程存在的形式主义与小学化倾向。

她引用了华东师大刘晓东教授在《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兼论“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一文中的一段观点——小学的学习、生活、纪律便是“小学文化”的体现,幼儿园以小学文化为目标开展的幼小衔接课程始终违背幼儿成长轨迹。当下,不仅是幼儿园存在“小学化”问题,小学更存在严重的“小学化”。从入学“倒逼”幼儿的高难度试题到低学年就有的长时间学科教学,以“小学文化”为本而非以“儿童文化”为本,小学不仅未与幼儿园形成有效链接反而使得二者间的裂隙逐渐扩大。

“在如今的实际衔接的过程中,幼小衔接仍是浅尝辄止,到大班阶段才匆匆启动整体衔接工作。”她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究幼小衔接,建议从课程与教学入手,注重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的学习设计,从低年级的学习设计伊始,放平陡坡。

《“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幼小衔接典型案例》被市教育局学前办作为优秀案例在学前教育宣传月中推广。北正街小学副校长马阿妮介绍,从2020年开始,每年6月,该校与中心幼儿园开展“同构一个课堂”,打通双向奔赴的渠道。幼儿走进小学,在《小壁虎借尾巴》语文课上,孩子们惊奇于老师用希沃软件创设的教学情境,在角色扮演中,他们开心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数学课上,随着课件中小花的拖动,一个个趣味性的规律被提炼出来……“幼儿们发现,原来小学也这么好玩,老师们也发现,幼儿模仿性强,很快熟悉课堂规则,较快适应课堂教学。”

 小学“接”什么?武陵区育英小学教师谢杨拿出一份教育部发布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点》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罗列出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身心适应放在首位,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能主动喝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接”的重点是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乐学好问”“习惯兴趣”等。近年来,在幼小衔接试点校的建设中,该校引导一年级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指导中充分意识到这是一群需要适应的儿童,自觉检验和反思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幼儿园何时“接”?常德市第一幼儿园园长谈珊认为,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进行养成教育,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在一幼,鼓励小班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中班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大班孩子主动协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记者了解到,常德市第一幼儿园、武陵区实验幼儿园、澧县澧州幼儿园等幼小科学衔接视频案例通过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微言常德教育”等各平台推广,幼小衔接,大家都在行动!

 相关链接—— 

“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幼儿入学前,一些家长担心幼儿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不遵循幼儿成长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损害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提前掌握了小学的学习内容后,容易使其变得不爱倾听、影响其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幼儿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不应强加于幼儿,否则适得其反。

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在家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孩子刚入学时培养他们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帮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家长可以从几方面入手:给孩子创设一个静心学习的环境,准备一个有桌椅、台灯、小书架的学习空间。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督促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切忌边做作业边玩,提醒孩子做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建立“亲子学习”关系,适当陪同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逐步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聚焦
常德
湖南
社会
娱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